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于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重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但是,現代社會的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活動和城市化的急劇發展,對有限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水質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門間競爭性開發所導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威脅著人類的福祉。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為“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護綠水青山),在自然中尋找答案,探索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下文簡稱NbS),以應對21世紀面臨的水資源危機。例如植樹造林,恢復濕地,建立河流-洪泛區環境系統……這些都是可持續的、經濟有效的水循環平衡方式,能夠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改善人類的健康和生活條件。
利用自然的力量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有助于創建循環經濟,同時保護自然環境,減少污染。
約有19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的地區,你知道嗎?
?2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管理的飲用水服務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約20億,全球需水量將比現在高出30%
?農業用水目前占全球用水量的70%,主要用于灌溉;工業占總量的20%,以能源和制造業為主;剩下的10%用于家庭使用——用于飲用水的比例遠低于1%
?在全球范圍內,超過80%的廢水是人類排放到環境中而不被處理或再利用的。
在過去的25年里,洪水、干旱和風暴已經影響了40億多人,造成了一萬億的損失,你知道嗎?
?預計到2050年,受洪水威脅的人數將從目前的12億上升到約16億,約占世界人口的20%。
?目前,大約有18億人受到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影響;至少65%的林地處于退化狀態
?自1900年以來,人類活動造成了64-71%的天然濕地損失
?水土流失每年帶走25 - 400億噸的表土,大大降低了作物產量及土壤對水、碳和營養的調節能力;含有大量氮和磷的徑流也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這是最戲劇性的一幕,在那一刻,看到和聽到了冰川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巨大的提醒:大自然面對氣候變化和人類的巨大力量和脆弱性。
所謂的“綠色基礎設施”,給我們提供了與傳統的、人造的“灰色基礎設施”相同或相似的好處:
?在水循環周期開始時,水從泉中冒出或成雨水落下,健康的森林和可持續管理的田地確保了質量良好的土壤,使水質能夠穩定流入和流經
?人建水庫和大壩蓄水,可以灌溉周圍的土地,發電,調節河流的流量
?保護濕地有助于過濾和凈化水源,提高生物多樣性,通過吸收水分減少水土流失,并降低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凈化和處理工廠使淡水和廢水可以供人使用
?人為障礙和自然洪水平原的使用可以控制洪水,并從水循環之初減輕災害風險。
在全球人口增長的情況下,NBS并不是解決與水資源危機的靈丹妙藥,但它們可以為老化的水基礎設施提供具有創新性和成本效益的選擇。
與傳統的“灰色”基礎設施相比,“綠色”基礎設施側重于保護自然和人造生態系統的功能,以及依靠環境工程而不是土木工程來改善水資源管理。這在農業中有多種應用,而農業是用水量最大的領域。譬如,綠色基礎設施有助于減少土地使用壓力,同時通過促進開發更有效和更經濟的灌溉系統來限制污染、土壤侵蝕和降低水需求。
來源:自然守護者營地